奶牛饲养中心的双奶奇遇:双奶笔趣阁里的致富秘闻
暮色刚爬上半拉子梁,老饲养员王三顺就扛着铁锹晃悠进来了。铁丝网外那头,新来的大学生李小白正对着几头油光水滑的西门塔尔牛发愣——这小子是畜牧学院毕业的,偏要跑到这山沟沟里来当饲养员,大伙都说他是犯傻。

"瞅什么呢?"王三顺在牛粪堆上蹴下来,旱烟锅子咔咔响,浓烟裹着牛粪味儿在暮色里打着转儿。李小白回过神,指着牛角发亮的那头黑牛说:"这畜生前两天挤奶,我亲眼见它从同一个奶头子涌出两股奶水!"
王三顺咧嘴一笑,露出嘴里剩着的仨大金牙:"咱这饲养中心,可不是一般地方。年前来了个穿中山装的老头,骑着蓝自行车,比咱养的奶牛吃得还精。老头临走塞给我个油纸包,说是能让奶牛'双倍开花'的秘方。"
双奶的玄门道
从那以后,奶牛棚里总飘着一股甜丝丝的腥气。夜里睡在值班室,总能听见隔间传来细碎的磨牙声,像是有猫儿在啃生铁。李小白套着深蓝色的工作服钻进牛栏,摸到那头双奶牛温热的牛角上沾着细碎的粉状物——月光下泛着幽蓝,像是淬过钢的刀刃。
他扒拉出工具箱里的显微镜,油纸包里的灰色粉末放大二十倍,竟现出像小蛇蜕皮一般的螺旋纹路。这发现让他裹着防护服在饲养中心晃了半个月,扛饲料的农民工都笑他比老王还着魔。
笔趣阁里的较量
养牛棚外新竖起块广告牌,红底黄字写着"双奶牛示范点"。一时间来看热闹的经纪人、搞发明的工程师把铁丝网踏出串串脚印,连县里电视台都来了三趟。那老头又出现了,这次他带着个斜背着照相机的姑娘,俩人对着奶牛脖子咔嚓咔嚓按了半天。
李小白凑近照相机的取景框,看见镜头里的双奶牛眼睛泛着月光下不该有的银芒。他蹲在饲料池边扒拉麦麸子,手机震动得像掉进水里——畜牧学院的同学发来论文,说新疆某牧场发现双奶病例,全群感染率不足万分之三。
牧草与月光
饲养中心的玉米地如今插着竹竿做的简易日晷,那是穿中山装的老头留下的。每到酉时三刻,竿影正好落在晒场上摊开的苜蓿上,铡草机的轰鸣声总比平时重了两分。
李小白在值班日记本上画着连环画,把双奶牛的奶头子画成交叉的弹簧。他发现清晨五更时,那些喝过掺了秘方的饲料的奶牛,鼻孔呼出的热气在低温下能凝成两道交叉的白雾,像极了牛角上偶尔闪现的纹路。
牛棚里的星光
深秋那个下霜的夜晚,李小白蹲在奶罐子旁数着计数器转动。他看见双奶牛的乳房皮肤泛起细密的金砂,随着挤压动作缓缓流散。这时场外传来摩托轰鸣,穿中山装的老头骑着新买的豪爵压进场子。
"年轻人,"老头拽着袖筒道,"知道为啥这牛夜里舍不了槽位么?"李小白握着温热的挤奶器没抬头:"因为它们饿。"
老头啧啧两声,从怀口袋里摸出块带铁锈的钢板,月光下现出老式收音机的齿轮纹路。这一刻,奶罐子忽然泛起黏稠的蓝光,像是被倒进半斤墨鱼汁。
奶牛眼角的星光
天亮后所有人都没听见饲养中心的异常。县里来的兽医从饲料池捞出块沾满绿锈的铜片,说是民国时期的打谷机零件。李小白继续盯着双奶牛,发现那畜生在月光下的眼睛边缘总泛着若有若无的星光——就像他手机屏保里北极星的模样。
铁丝网外的野菊花开了第二茬,穿中山装的老头再没来过。但每到戌时,晒场的水泥地上总飘着若有若无的影子,像是有人扛着板锯在往饲料里添着什么——这回连老王都看不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