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昭君~李白|洛阳城外的金戈铁马,究竟藏着多少心事?
那年春天,细碎的风沙裹挟着远处传来的琵琶声,像一把生锈的刀子划破边疆的荒芜。王昭君裹着褪色的青灰斗篷,马蹄踏过结着薄霜的石板路,鼻尖萦绕着铁器淬火的味道。匈奴的使团已在城外扎营三日,帐篷如灰色蘑菇般簇拥在洛水之畔。

她想起昨夜醉倒在御书房的李白,那人仗着酒劲将砚台砸进炭火,嘴里念叨着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的诗句。中原最狷狂的诗人,竟与最悲悯的和亲使臣,在同一片月光下低头与抬头。
二、醉里挑灯看剑
十日前的雨夜最是难熬。李白斜倚在御花园的梅树根,酒壶在石板上咕咚咚滚动,像一只断气的羯鼓。他指着远处灯火阑珊处,用手指蘸着口水在青砖上狂书:
“明妃若肯嫁画师,汉宫庶民皆锦衣。
昭君拂不去胡尘,诗仙醉不成玉玺。”
王昭君蹲下身去拂去潮湿的砖痕,指尖触到温热的墨迹。她想起八岁时在秭归山下看李白仗剑去国,那时他吟的是“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”。如今那身青莲色长袍被酒渍浸得斑驳,连同他潦草的诗行一道,在绵绵春雨中化作一汪灰褐。
三、铁甲与琴弦交织的春
匈奴的铁甲在正午阳光下泛着幽蓝。王昭君站在辎重车辕上,听见远处传来马蹄踏着沙砾的声响。那一抹熟悉的青莲出现在地平线时,她才明白这结局早被预先写就:诗人用剑光抵着咽喉时,才发现刀刃上凝着自己的血;昭君推开匈奴单于伸来的手时,琴弦颤动着撕裂夜空的音。
他们在沙丘后遇见突袭的匈奴骑兵。李白舞剑的姿势仍带着醉意,剑锋在空中划出一道血色残阳。王昭君的琵琶忽然被剖开,琴腔里掉出一张泛黄的诗笺——正是那首长相思。她跪坐在沙地上弹拨断弦,和着马蹄声唱起:
“长相思,在长安。
络纬秋啼金井阑,微霜凄凄簟色寒。”
四、押送官的酒壶
等边城的烽火熄灭时,送亲使团已消失在阴山脚下。去年李白在宣州代郡时说:“俱怀逸兴壮思飞,欲上青天览明月。”如今他栖身酒垆,酒壶里装着中原最后的岁月。
有人说见过他在函谷关牵黄犬奔逐落日,身后跟着运送王昭君的车队。那身影渐渐缩小,在漫天黄沙里与中原送来的锦绣江山一同消失。只有送亲押运的健儿仍提着那枚发绿的青铜酒壶,在客栈里一遍遍复述:
“那日长安城外,青莲居士用剑脊支着酒壶,说他该去换回美人的琵琶。”
夜深人静时,仍有人听见酒垆后传来琵琶声。断断续续的音符里,仿佛有铁甲撞击的铿锵,混着什么人望着月亮长叹:“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”